基础理论研究

壳寡糖的吸收及安全评价

来源:大连中科壳寡糖研究中心  时间:2016-04-23
吸 收是指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到体内的过程。通过吸收,可使得机体获得营养,并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单细胞动物直接从生活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而多细 胞动物消化管内,各种食物的消化产物和水分、盐类等物质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也属于吸收过程。吸收的方式有许多种。
   壳寡糖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使其具有药用和生物医用潜力,其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体内的动力学、吸收、分 布和代谢数据,不仅有助于了解壳寡糖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作用过程,还可作为壳寡糖药物开发的指导,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奠定基础。
   哺乳动物产生的内源性消化糖类的酶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主要针对α-1,4糖苷键,而对其他类型的糖苷键不能分解或分解能力较弱。壳寡糖是β-1,4-糖 苷键结合而成的寡糖,不能被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消化酶降解。然而实验表明,壳寡糖的水溶性大于99%,主要在小肠被吸收,而其吸收的方式是以被动扩散的方式 透过小肠上皮细胞间隙进入体内,从而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发挥其生理功能。
  Chen等利用对氨基苯甲酸乙酯标记的壳寡糖结合HPLC进行了壳寡糖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研究发现,当口服剂量30mg/kg,大约l小时后,壳二糖、壳三糖出现在大鼠血液中,且在血浆中浓度最高;而剂量在300mg/kg时血液中都没有出现壳四糖和壳五糖。
   研究者发现,壳聚糖的吸收和分布与其分子量和水溶性显著相关,随着分子量的降低和水溶性的增加,吸收增加。他们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了四种不同分子量和 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其中包括壳寡糖)。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在肝、肾、脾、胸腺、心脏和肺都有分布,而壳寡糖相对更容易被吸收和代谢。
   壳寡糖作为功能性食品和添加剂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人员对壳聚糖、壳寡糖系列物质的安全性作了系统评价,为壳寡糖作为功能食品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国内外 均报道了壳寡糖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研究。分别用500mg/kg、1000mg/kg、2000mg/kg对SD大鼠灌胃4周,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 不仅在行为、外表、体重、食物消耗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在尿分析、血液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方面也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壳寡糖的亚急性毒性非常小,服用壳 寡糖食品、保健品是非常安全的。
  作者简介:白雪芳,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糖生物学和糖工程方面的研究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