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寡糖与健康养殖

其实螃蟹也能治病

来源:大连中科壳寡糖研究中心  时间:2016-04-23

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它不但味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还是一味神奇的治病良方。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瘀血之功效。敲碎蟹壳,做成丸子吃下 去,对青春痘、肿瘤有效果;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它无名肿毒。《泉州本草》记载:河蟹烘干研末,续筋接骨,活血行瘀,仍以酒助药力, 用于跌打骨折筋断,瘀肿疼痛。《滇南本草》记载:治妇人产后因血瘀引起的儿枕痛,用螃蟹研末,热烧酒服,谓有良效。《本草衍义》、《本经逢原》、《本经》 等医学著作中对螃蟹的功效也都有相关记载。
  后人根据各这些医学著作中的记载和中国传统中医学对螃蟹的特性和药用效果进行了归纳总结:螃蟹性寒、味咸,入肝、胃经,具有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益 气、散诸热,通经络,解结散血、利湿退黄、利肢节、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全蟹可治胸中邪气,郁结瘀血,筋骨伤折,斜面肿,煮酒食之治产后肚腹痛,恶露不 下等。从此,螃蟹这种食中珍味成了中国浩瀚药典上众多中药材的珍品、百姓治病的良方。
  小螃蟹为何能治病?
  小小螃蟹为何如此神奇呢?古人认为这与螃蟹入肝经、胃经的特性和通经络、舒经活血、补骨添髓、养筋益气等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说,“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认为经络在人体中具有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 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功能,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经络畅通时人体就会健康长寿、疾病就会治愈。而螃蟹恰恰具有入肝 经、胃经的特性,尤其是螃蟹壳食用后可以帮人体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自此螃蟹壳作为一味药材被列入中国药典中,很多中医大夫在中药的配方中加入敲碎的蟹壳 或研碎的蟹壳粉,治病救人。400多年来螃蟹壳就这样默默的服务于人类健康,并传承至今。
  但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原子弹事件后北海道的毛蟹作为唯一的海上生物幸存者、并迅速繁殖,让名不见经传的螃蟹从此名声大噪,成为科学界和医学界的研究重点,螃蟹的药用价值逐步被科学家所发现,螃蟹死里逃生、治病救人的奥秘也被揭开。
  揭开螃蟹中的秘密
  日本、欧美等国最先研究螃蟹的科研学者发现,螃蟹能螃蟹能死里逃生并迅速繁殖是因为它的蟹壳中存在一种甲壳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抗辐射、防癌、抗癌,抑制癌细胞转移以及降低胆固醇、消炎杀菌等作用,人食用后能防病治病、强壮身体。
  1986年日本东北药科大学发表了甲壳质物质及其经提降解产物壳寡糖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效果。同年,日本鸟取大学以动物实验确认了几丁聚 糖(甲壳质物质)在癌细胞增殖中的抑制作用。1988年2月14日日刊工业新闻报道:关西大学、东北三省药科大学共同发现甲壳质物质、几丁聚糖抑制癌细胞 的效果是以往抗癌剂的5倍,抗癌特有的副作用也减轻了。1990年日本科研学者发现壳聚糖可以防止癌细胞转移。
  这一系列的发现推动了世界壳寡糖的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不甘落后纷纷投巨资加入壳寡糖研究的行列中,推动了壳寡糖在健康行业的应用和推广。1991 年,美国、欧洲医学界、大学及营养食品研究机构相继投入研究开发,将壳聚糖与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并列为人体必需的六大生命要素。1993 年,日本厚生省受理几丁聚糖作为癌细胞转移抑制剂静脉注射药品的申请。同年5月,日本岛根医科大学与UNTIKA公司共同发表了以壳聚糖为成分的治癌剂。 1994年,俄罗斯用壳聚糖治疗核辐射所致的各种癌症。同年欧盟启动了欧洲糖研究开发平台。1995年,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及欧洲共同体批准了壳聚糖的生 产。
  自此,一个以壳寡糖研究与应用为代表的生命学科——糖生物学开始成为继蛋白质、基因学后的重点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各国对甲壳质物质研究开发的重视,糖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从最初的甲壳素,逐步升级为可被人体有效利用的壳聚糖和功能强大的壳寡 糖,以及现如今可几乎完全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医药级壳寡糖奥利奇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分子量越来越小,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越强大。实验表明,壳寡糖具有调 节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营养骨关节、保肝护肝、抑制肿瘤转移抗肿瘤、螯合重金属等作用,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疾 病、肿瘤、肝病、胃肠道疾病及各种免疫性疾病具有积极的防治效果,且分子量越小,其吸收利用率越高,对疾病的防治作用越强大,如医药级壳寡糖奥利奇善由于 其分子量小于800,人体吸收率达98.9%,可几乎全部被人体吸收利用。

糖链受损,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壳寡糖,人体糖链结构和功能的修护专家

  糖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人体细胞表面密布着许许多多的糖缀合物——糖链,每个细胞表面大概都有50万条。它们犹如细胞间的无线通讯网,不但决定着细胞的类型,而且还肩负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在生物体中起着通讯、识别、调控的重要作用。
  糖链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与否直接影响着基因获取外界变化信号的准确程度。DNA若收到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后,所作出的指令必然失去针对性、甚至是错误 的。例如,当有外源异物进入体内时,率先起监察作用的就是糖链,无论是移植的器官还是入侵的微生物与病毒,糖链都会像哨兵一样发现它们,报告给基因,基因 依据糖链传来的信息作出应答,进行调控,促使细胞做出相应的处理过程。可以说,糖链是基因的信息传递使者和执行官。糖链功能出现问题,则机体细胞信息的传 导过程出现混乱,造成各种细胞的生理过程紊乱,细胞功能失常,机体发生疾病。另外,细胞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必然需要大量新的蛋白质。糖链直接控制着蛋白质 的合成,若糖链功能弱化,控制合成蛋白质的水平也会随之降低,造成新合成蛋白质质量下降,进而导致新细胞功能紊乱,机体自然无法健康。由此可见,糖链还是 细胞质量和功能好坏的控制员,它决定了细胞质量和功能的好坏,也就决定了细胞的生死。
  壳寡糖作为一种由2-10个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低聚寡糖,进入人体后可以特异性的修复细胞表面受损的糖链结构和功能,恢复其通 讯、识别和调控作用。而且分子量越小、聚合度越低,壳寡糖的人体吸收利用率就越高,对糖链结构和功能的修护能力越强,如医药级壳寡糖奥利奇善分子量低于 800,聚合度仅为2-10段,其中4糖、5糖、6糖、7糖达70%以上,临床试验证实其吸收率高达98.9%,几乎可以全部被人体吸收利用,对免疫性疾 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骨关节病、肿瘤、肝病及胃肠道等疾病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奥利奇善,民族自尊带来的国家计划

  壳寡糖在治病防病方面巨大作用的显现,推动了世界各国壳寡糖的研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都投巨资、在高校建立研究中心专 项研究壳寡糖,日本厚生省曾投60亿日元并列入国家计划、欧洲成立几丁质研究会、欧盟专门启动了“欧洲糖研究开发平台”……一时间壳寡糖的研究成为世界科 研界的热点。
  然而在日本、欧美政府和生物医学界重视并大量推广应用的时候,中国刚进入了全面的改革开放,廉价的劳动力和技术缺失使中国变成了“世界加工厂”,甲壳 物质的高污染生产也从日韩转到了中国。日本派专员到我国的沿海地区,对当地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他们如何生产甲壳几丁类物质,生产完后日本再以较低的价格回 收运回国内稍加加工后再转销欧美等国家,赚取欧元和美元,有的甚至还以健康产品的形式高价反售给中国人,赚了个盆满钵满。就这样大量的现金流入了日本人的 口袋,却把大量的污染物留给了我们:清河变黑河、加工厂附近的空气中散发着酸腐的味道……
  我们不是别人的嫁衣,更不是别国的加工厂!看到美丽渤海湾畔被严重污染、日本的甲克质产品——救多善以高达1045元一瓶的价格畅销中国、日本却赚的 盆满钵满的时候,亚洲糖生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树政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发展中心研究员、原北大生物学副主任林锦湖教授、年轻的糖生物学者杜昱光教 授,高昂的中国心被深深的被刺痛了。
  民族的自尊、民族的责任,油然而生!杜昱光研究员在两位老师的鼓励、指导和支持下从仅有一台价值1500元的分光光度计开始了壳寡糖(OLIGOCHITOSAN奥利奇善)制备技术与应用的研究。
  “中国人早在几百年前就利用蟹壳来医病,当前,在科学技术上中国与日本是有差距,但总有一天我们中国也会建立我们自己的甲壳质物质企业,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比他活性更高,作用更强的糖类物质”。一句话道出了杜昱光教授的信心与决心。
此时,国家科委、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也开始重视糖生物工程的研究,特别是壳寡糖(OLIGOCHITOSAN奥利奇善)的制备和应用研究。1995年 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院成立了天然产物与糖工程1805课题组,专业从事壳寡糖(OLIGOCHITOSAN奥利奇善)的研究,杜昱光研究员被任 命为课题组组长。
  从此,壳寡糖(OLIGOCHITOSAN奥利奇善)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被列入国家“九五”计划和“863”计划,中国以国家级科研经费投入的方式开始了生物工程的高科技研究。
  十年磨一剑,经过十余年的艰苦钻研,1805课题组的科研学者们克服种种困难、成功攻克壳寡糖聚合度可控降解的生物制备和分离纯化等技术难关,率先创 新了酶法制备不同聚合度的低聚糖的调控方法和一种酶法降解壳聚糖与膜分离相耦合生产壳寡糖的方法等专利技术,研发出了分子量低于800,聚合度为2-10 段,其中4糖、5糖、6糖、7糖占70%以上的医药级壳寡糖——奥利奇善。
  2000年以中国糖生物学家张树政院士为首的专家组经过鉴定,一致认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奥利奇善的研究成果整体水平达到了 国内领先水平,1805组在奥利奇善的制备技术和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为其颁发《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 书》,鉴定证书明确指出:“保健食品奥利奇善(壳寡糖)胶囊,它能够直接抑制人肝癌细胞及腹水瘤等细胞的生长,抑制其毛细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形成,阻断血液 供应,激活多种免疫细胞,提高增进吞噬细胞能力3-5倍。通过减少脂肪吸收组织胆固醇重复使用、加速排泄、提高有益脂蛋白数量实现降低血脂、保持体液稳定 在弱碱环境,使胰腺分泌胰岛素增多,改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明显降低空腹血糖作用。保护正常肝细胞分泌、代谢和排泄功能,增强肝细胞生物转换机能、让进入 体内有害物质迅速排出体外。能促进双歧杆菌增殖,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 奥利奇善成为中国首例通过国家科委鉴定通过的保健食品。
  2001年奥利奇善再次以科技制胜,在1300多个科研项目和发明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发明博览会金奖。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保健食品 及制备方法、一种酶法降解壳聚糖与膜分离相耦合生产壳寡糖的方法、酶法制备不同聚合度低聚糖的调控方法、一种灵芝孢子粉的破壁方法和一种用固定化酶生产壳 寡糖的方法等五项专利,更是让其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世界糖生物界的佼佼者,塑造了它医药级壳寡糖的高端品质。
  奥利奇善的成功研发填补了我国糖生物工程史的空白,推动了我国糖生物学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被列入国家发改委公众 营养改善OLIGO项目的重点支持项目,中国卫生健康万里行•壳寡糖与人类未来健康工程制定推广的科研成果后,被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广泛认知与认可。
  如今随着世界糖生物学的发展,壳寡糖的研究与应用已扩展至保健品、营养剂、食品添加剂、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各个方面,奥利奇善壳寡糖、壳寡糖苹果、壳寡糖鸡蛋都是其科研成果转化的结晶。

壳寡糖的趣闻

  壳寡糖(OLIGOCHITOSAN奥利奇善)与前苏联核潜艇

  日本《朝日新闻》1993年6月21日报道 1989年4月7日, 前苏联“麦克”级核战略攻击潜艇“共青团”号在挪威北部海域沉没,42名官兵遇难。这艘核潜艇上装备有两枚核攻击鱼雷。核潜艇中的铀、钚等放射性物质一旦 泄露,挪威海域将600年不能捕鱼。这一事件引起了挪威政府强烈抗议。1993年,俄罗斯政府将四年前因火灾而沉没的“共青团”号核潜艇从挪威海中捞起, 俄罗斯科学家们用从日本购买的大量甲壳质物质粉做成放射吸附剂,并用冻状的壳聚糖填于船舱,进行防止核辐射外泄的处理,牢固地吸附了放射性物质,有效解决 了问题,轰动世界。

壳寡糖与美军“神奇的小布袋”

  《读者文摘》台湾版2008年2月号报道 2003年,美军攻打伊拉克的时候,士兵的急救包里都有一块特殊的急救布,当士兵外伤的时候,把这块布在伤口轻轻一敷,血立即止住了。 这个神奇的急救包被称为“神奇的小布袋”。这是一块什么神奇的布呢?各国科学家和军事家千方百计打听,美国军方把它当成绝密军事机密,一直守口如瓶。 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这个秘密才被其它国家军事密探探到:这是一块用高浓度的壳寡糖溶液浸泡过的布——抑血(HemCon)绷带。
  马里兰州美军战伤救治研究中心所长罗勃•凡德罗上校说:“抑血绷带有点像轮胎补漏贴片,平时没有粘着力,遇血就会贴在伤口周围把血封住。与传统绷带相比,这种新型的抑血绷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抑血绷带是由美军医学研究暨器材司令部资助,俄勒冈州医学激光中心科学家研发的。绷带的止血效用,来自带正电 的壳寡糖(OLIGOCHITOSAN奥利奇善)材料与带负电的血球结合,形成人工凝块。研究小组于2002年首度向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展示 绷带 功效,该局随即以最快速度在几天内就批准生产。从那时起,这种价值85美元的绷带便成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美军士兵的标准配备。这种以虾蟹壳的有机物质 甲壳壳寡糖制成,能促使血球凝结。 一片10厘米见方的绷带可在30秒内把涌血的伤口止住。

壳寡糖使神经再生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 东京消息,日本科学家发现,从螃蟹腱中提取的脱乙酰多壳糖可促进被切断神经的再生,使之复原。取得这一科研成果的是物质和材料研究机构的科学家田中顺三和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伊藤聪一郎副教授等人。他们把螃蟹腿上的腱放在弱碱溶液里加热,然后使用有机溶液或强碱溶液作化学处理,结果就得到由脱乙酰多壳糖这种 高分子构成的细长管,把它套在老鼠身上被切断的神经两端,缝合起来,神经就自然地开始再生、延伸,一个月后便重新连接起来,3个月后恢复原状。

神奇的保鲜膜

  1990年8月,3岁的俄国小男孩康斯坦丁被热水烫到,身上80%的皮肤受到严重烫伤。住在库页岛的他被迅速带到邻国日本北海道。医师为他贴上一种能 透气的“神奇保鲜膜”。现在,康斯坦丁不但存活下来,而且烫伤的皮肤完全再生,新皮肤上看不到任何疤痕。这个“神奇疗法”在俄国及日本的媒体新闻中都大肆 报道了。
  救了这个小男生的“替代皮肤”,是由自然界中的“壳多糖”(又称甲壳质物质)中提炼出的。甲壳质物质是构成螃蟹、昆虫及其他环节动物坚硬外壳的重要原料。北美海岸的印地安人老早就知道磨碎的蟹壳粉末可以治愈伤口。
将这种神奇皮肤移植在病患身上不会产生排斥现象,也免去了撕掉绷带的麻烦及疼痛。因为,人体内的酵素会慢慢分解这些“胶布”,如此一来,又可避免取下绷带后可能引起的细菌感染。

                                                                                                                                                                                                                                          本文节选于《大家健康》 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