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寡糖与食品工业

壳寡糖让甘油三酯“适可而止”

来源:大连中科壳寡糖研究中心  时间:2016-04-23
谈起甘油三酯,可能有人感到陌生,但谈到它的“兄弟”胆固醇以及高血脂,大家就不会陌生,下面我们就来揭开甘油三酯的神秘面纱。
   甘油三酯(TG)是血脂的一种,血脂还包括其他脂类物质如胆固醇等。血中甘油三酯(TG)与胆固醇一样,都存在于各种脂蛋白中。甘油三酯定量测定数据, 则是所有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量的总和。血中颗粒大而密度低的脂蛋白所含甘油三酯的量多。病人的血甘油三酯特别高(颗粒大、密度低的脂蛋白过多)时,血液会 呈乳白色。将这种血静置一段时间后,上面会形成一层奶油样物质,这便是化验单上报告的“脂血”,又叫乳糜血。甘油三酯的功能与胆固醇截然不同,甘油三酯是 人体主要的能量储存库。尽管甘油三酯有诸多生理功能,但凡事物极必反,过多的甘油三酯会导致脂肪细胞功能改变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而 且,血液中甘油三酯过高还会引起急性胰腺炎。轻度甘油三酯增高,可能由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吸烟、肥胖等因素引起。重度的高甘油三酯,多与糖尿病、肝病、慢 性肾炎等有关,一般为继发性疾病。高脂血症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的、逐渐的、进行性的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全身的重要器官 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心脑供血的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人们对高脂血症认识的不断加深,把甘油三酯降到正常水平,让甘油三酯“适可而止”,已经成为重大研究课题。壳聚糖和壳寡糖众多的生物学活性特别是其 中的降血脂活性,吸引了研究人员的眼球。2005年郑铁生等在《现代检验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报告壳聚糖具有显著降低高血脂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 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同时能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黄淑玲等在2型糖尿病模型中发现,壳聚糖能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 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改善2型糖尿病病变。2005年,韩国Lee,Joon-Ho等在大气污染物以及二恶英(TCDD)诱导肝功能和脂质代谢紊乱 模型中发现,壳寡糖能够抑制TCDD诱导的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升高,纠正肝功能的代谢紊乱。
   壳聚糖和壳寡糖对甘油三酯的调节,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血脂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其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抑制胰脂肪酶的脂肪分解。脂肪在体内 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下部和空肠上部。食物中的脂肪在此处遇上胰脂肪酶,在适宜条件下水解后被人体吸收。如果没有胰脂肪酶这种特殊的酶,脂肪便不能消 化吸收。实验证明,壳寡糖在低浓度(10微克/毫升,1微克为1克的百万分之一)下就可以抑制胰脂酶分解脂肪的活性,这就表示壳寡糖有减少脂肪在体内吸收 的功能。二是妨碍脂肪吸收。壳寡糖溶解后可形成带有正电荷的阳离子基团,在体内能聚集在带负电荷的油滴周围,从而形成妨碍脂肪吸收的屏障。油滴表面带负电 是因为油脂被卵磷脂乳化后,卵磷脂分布在油滴表面,而卵磷脂分子中磷的部分是带负电荷的。另外,壳寡糖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油脂类物质,加上壳寡 糖在肠道中有增加肠道内容积促进肠管蠕动而排便,使油脂类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综合以上作用,肠道中油脂的吸收就大大减少了。(二十七)
  作者简介 许青松 现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杜昱光研究员,主要从事糖生物学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