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我国壳寡糖研究开发取得重要成果

来源:大连中科壳寡糖研究中心  时间:2016-04-23
从18日在大连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壳寡糖研究中心(简称GCRC)第六届 学术年会上获悉,我国壳寡糖的研究和开发取得重要成果,在几代科学家辛勤开拓的基础上,已作出了大量基础性、战略性及前瞻性的创新工作。所从事的专业与技 术多元交叉、涉及糖生物学、生物工程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医学、药学、植物化学及植物保护等十余个学科。承担并完成国家及院部级重大 科研课题三十余项,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十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 
在第六届学术年会上,还举行了“中国碳水化合物动物营养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标志着我国在碳水化合物动物营养领域的研究跨入新起点。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壳寡糖在1991年欧美学术会议上被世界生物医学界誉为继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五大生命要素之后的“第六大生命要 素”,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它对人体的作用引起生物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其生物学功能涉及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脂、调节血糖、改善肝脏和心肺功能及其 它多种生理功能,在药品、保健品、医药用品、生活用品、生物农药及饲料等影响人类健康的诸多方面均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糖生物学与糖生物工程是20世纪末开始蓬勃发展而引起世人关注的一个科学领域。糖生物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之后,生命科学的最前沿领域,寡糖生物功能的研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项新兴的生命科学对人类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近年来,壳寡糖的研究和开发不仅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国内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我国的壳寡糖研究是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十一五”、 “十二五”科技发展计划(863)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壳寡糖研究中心主任杜昱光研究员说:“对于占自然界 物质总量75%的糖类物质的研究和应用,国家给予了战略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推进糖生物工程产品规模化发展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内容之 一”。 
       为整合国内壳寡糖领域的技术力量,集中实现研究与应用方面的重大突破,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及相关壳 寡糖产业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我国首家专业进行壳寡糖基础与应用研究、产业转化的机构——壳寡糖研究中心(GCRC),秉承研究、开发、市场“一体化”的思 想,研究壳寡糖及天然产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构效关系,解释壳寡糖信号在体内的传递过程,探索壳寡糖对微生物、植物、动物细胞的生长代谢调节及其抗病机理;研 究发展壳寡糖工程新技术,应用于人体疾病预防干预与病后康复、绿色种植养殖等新生态食品安全领域。目前,已建立了一套成熟、可行、易于放大、具有我国自主 知识产权的壳寡糖制备新技术和生产工艺,以及壳寡糖分离纯化制备技术,实现了克级壳二糖到壳八糖的单体制备,跨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杜昱光说,加大壳寡糖研究和应用领域科普知识的传播,加大其在国计民生中的影响。充分发挥GCRC的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建设和谐、高效的科 学研发与企业推广合作平台;向壳寡糖产业提供创新科技成果和市场数据的分析、储备;推动应用于健康保健、绿色种植、健康养殖及食品安全的糖工程产品开发, 为我国健康产业及食品安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产品支持,推动中国糖科学及糖工程产业发展。 
       本次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的第六届壳寡糖学术年会,是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会甲壳素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壳寡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大连中科格莱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GCRC荣誉主任张树政院士致电祝贺大会胜利召开;科技部海洋 “863”专家组组长焦炳华教授、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国家重点项目攻关处”原处长林锦湖研究员等领导,以及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教授、 中国化学会甲壳素专业委员会会长杜予民研究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金城研究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复合糖专业委员会主 任委员顾建新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杜宇国研究员等来自全国的近40位糖工程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从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等多个 领域进行了20余场学术报告。 (中国经济网)